2025年3月12日,院党委孙彬书记赴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学院建设、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深入指导。
会议开始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孟甜、胡雅雯分别以“何其有幸、生于华夏”,“青年担当恰逢时”进行了主题演讲。孟甜老师通过对中美两国应急处理能力的对比,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引发了对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深刻思考。胡雅雯老师以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故事引导我们思考当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一步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的重要性。孙书记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精彩演讲,并对学院在思政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怡顺对学院的近期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重点介绍了学院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创新举措,阐述了如何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金院长强调作为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应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深化理论武装,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塑造。同时,金院长也指出了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期待与要求,希望青年教师能积极参与到学院的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中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发展需求。
孙书记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近期取得的工作成果,强调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师资培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确保思政课程的政治引领力和思想引导力。同时,针对思政课“抬头率不高、集体备课会偏少”等问题,孙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探索,一方面,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增强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到科研、实践两手抓,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两位书记的发言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指导,指明了方向,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将座谈会精神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同时,要深化理论研究,锻造专业本领,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位书记的指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