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 自我禁锢的囚笼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5-05-23浏览次数:10AAA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Different Seasons)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被称为影史最高分电影。

这部上世纪的电影至今仍能撼动人心,我们为安迪对自由的不懈追求而感动,正如书中的一句话所说:“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究竟是什么让安迪始终与其他人与众不同,我想我们应先了解一种现象———体制化。“体制”可理解为包括某种规则,习惯,意识和氛围的环境,体制化的根源是意识形态,它让生命中有意义的事变得无意义,让非生命的事情消耗浪费我们的生命,更恐怖的是我们却已习惯,认为这就是本来的样子,这种习惯性就是体制化。总结下来,体制化就是自我设限,自画牢笼。

电影中的肖申克监狱,就是一种体制。大多数囚犯刚入狱时可能会因任何一个细节发疯,比如逼仄的牢房,没有理由的殴打,饭菜里的虫子,还有同性恋的骚扰……刚开始他们会挣扎,反抗,发狂,可到后来他们的眼里只剩下习惯,不再有希望。

也许几十年后有些人得到了释放,也会像电影中的老布一样,接受不了自由的生活,最终选择了死亡。因为他们已经被体制化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接受脱离体制的生活。事实上,体制化又何止局限在监狱内,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体制化。

 “我就不是学习那块料”

 “我天生就这样,不适合做这些”

 “我现在学这个太晚了”

 “我什么都不会,除了现在的工作我做不了别的”

 “我没有这个能力,我不会成功”

其实这些都是自我设限,画地为牢,将自己体制化。

也许你已发觉自己多多少少被体制化了,那么我们如何像安迪那样逃出牢笼呢?

一、学习,不局限于眼前,不做井底之蛙

对于安迪来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监狱,他心中永远向往着齐华坦尼荷海滩旁的那家小旅馆,那个他终要去的地方。

对于我们而言,生活不止是课堂,是宿舍,它可以是任何你梦想的事物,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梦想的事物,那就去学习,不断探索,寻找到你在这个环境之外的梦想。

二、希望,不放弃美好的希望

同样是在狱中,其他囚犯避之不及的希望,却是支持安迪的动力。与其他人不同,安迪不是虚无的空想,而是为一个清晰的图景一步步付出行动,即使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仍然继续这场以自由为筹码的赌博,他始终抱有希望。

就像书中所说:“‘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怀抱着最好的希望,但预做最坏的打算”

三、自律,是凿破墙壁的那把锤子

当雷德把锤子交给安迪的时候,他从未想过凭借这把小锤子能越狱,那至少需要600年,但是安迪用19年就成功了。

这其中是他日复一日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更是他超出常人的自我约束能力,从未随波逐流,从未一蹶不起。

人人都向往可以像安迪一样打破“体制”,也想要怀揣希望、拥抱未来,做到“自律”和“坚持”,你也会成为自己的“安迪”。

世界本身是自由的,我们会画地为牢,但我们更应该冲破牢笼。


文章来源于苏心 审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