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李连军院长致辞
思政微课堂
孙彬书记作总结发言
国庆前夕,9月30日,在第十二个全国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我院以“铮铮铁骨铸长城 碧血丹心书华章”为主题,将弘扬烈士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在鹿鸣剧场开展“师生同上思政课”活动,共话“传承”与“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孙彬,院长李连军,纪委书记吴三红,副院长程宏云出席活动,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党政办、党群工作部全体人员,全体学工系统人员,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计学院教师,各党总支、党支部委员及学生代表400余人参加。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晨婷主持。
院长李连军致辞。他表示,在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把思政课从书本延伸到历史深处,缅怀先烈,明确方向。烈士用生命回答了“为什么出发、为了谁奋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他指出,传承不在于背诵,而在把理想、责任与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要立德树人,把烈士精神融入教学;学生要以先烈为榜样,求知报国。把小我融入大我,用踏实行动回应期盼,续写新时代华章。
“铁血丹心,山河永志”,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丽以杨靖宇、张自忠、“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为例,为师生们讲述了永不褪色的抗战精神;“丁香已逝,精神永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星星讲述了革命时期丁香与阿乐那朵永不凋谢的“丁香花”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孟甜老师对比了中美两国面对灾情时的应急制度,讲述了中国制度的温度;会计学院“红账本”青年讲师团的林晟瑶老师以电视剧《繁花》为引,从新中国第一只股票谈起,讲述经济发展中的家国记忆;会计学院红日宣讲团的张雅馨、曹子瑶同学从千年丝绸之路的开放包容与青春中国的创新担当中,讲述传承中的大国胸襟;“以青春之我,铸红色之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胡雅雯围绕“青年担当恰逢时”,探讨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接过传统爱国精神的“接力棒”,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中书写青春答卷;“巍巍中华,我们的家,山河壮丽,文脉绵长,心之所系,梦之所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敏满怀激情地表达了要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
孙彬书记总结发言。他强调,对英雄最好的纪念,不是凝固在碑石上的铭文,而是化作薪火相传的信仰和行动,努力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行接续书写在新时代的壮丽篇章中。他强调,新时代青年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做“历史的铭记者”,让英雄故事永远鲜活,铭记历史,铭记英雄,把烈士精神讲进课堂、融入心灵,让信仰之火在新时代燃烧得更加明亮。二是做“精神的践行者”,让责任担当融入日常。把烈士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勇毅前行的动力,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三是做“未来的建设者”,让奋斗接力永不停歇。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努力创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让奋斗的接力棒在青年手中代代相传。让我们以铮铮铁骨筑牢信仰长城,以碧血丹心书写时代华章。
据悉,本次大思政课由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计学院联合主办,旨在通过师生共赴一场跨越古今的思政之约,在共同探讨“传承”与“发展”中,缅怀英烈,致敬英雄,赓续传统爱国精神,召唤新时代青年担当,让传统家国情怀在现代发展中焕发新彩,诠释“传统与现代交融、精神与实践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