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4-05-17浏览次数:996AAA

为进一步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工作,落实《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南财大红教〔2020〕111号)文件要求,现将2024年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要发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二、2024工作任务

(一)各教学系部按照《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南财大红教〔2020〕111号)的要求,积极开展对教师思政进课堂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让每位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思政意识,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包括在线课程)等各类课程建设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

(二)在强化课程思政全覆盖的同时,注重示范课程引领作用。20222023年结项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抓手,对照《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建设指标要求,总结前几年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找出不足与差距并予以完善,多措并举提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示范效应。

(三)力争在2024年底,各系部完成建设通识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专业教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实践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的建设任务。学院将在2024年采取课题立项方式资助工商管理系、会计系、文法系完成至少一门实践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四)各教学系部根据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在本轮教学大纲的修订中,要进一步梳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每门课程不少于3个课程思政元素),建立系部课程思政元素库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使专业课教师能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强化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五)应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和学校教学资源及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课程思政教学专题培训分学科专业领域开展经常性的课程思政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活动,信息化手段赋能等举措,丰富教育教学方法。

(六)要建立完善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将课程思政意识融入日常教研活动,建立每学期不少于1次的专项教研活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培育工作

(七)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思政课程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每位思政课程教师至少要联系其他教学系部一个专业、教研室或课程组结对子,各教学系部应以专业、教研室或课程组为单位主动邀请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思政课程教师参加日常教研活动或专项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切实做到在课程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促进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

(八)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课程思政专项教学竞赛等活动,彰显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成果。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将课程思政作为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如微课、创新能力大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评选不可或缺的评价标准,并立项每年举办一次思政进课堂专项竞赛。

(九)支持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积极申报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的课程思政专项课题;教务处在院级课题中设立课程思政专项,增加课题数量,拓展研究领域,满足实践需要。课题研究和实践要聚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着力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问题。

(十)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纳入师资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活动中,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研究能力。

(十一)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纳入日常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对标《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建设指标要求修订学院教学督导评价标准及学生评教标准等。教务处在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项检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日常及专项教学督导工作中加强思政进课堂情况的督查,对各系部通识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专业教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践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提出评价意见。

(十二)人事处教师岗前培训要强化新进教师立德树人、师德师风教育,配套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审、教学奖励、评优选拔、绩效评价等激励机制中坚持思政引领下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三、工作要求

各系各部门,根据以上工作任务建立课程思政建设台账,于今年11月底上报年度课程思政工作总结,工作台账作为支撑材料一并上报。教务处会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标江苏省示范建设指标做出评估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学院相关教学奖励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教务处

                                      2024年516